核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辐射 半衰期 核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核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2023-04-10 1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我们将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假设为枪中的“子弹数量”;将半衰期假设为“把一半子弹打完所用的时间”;把扣动扳机发射子弹假设为“衰变”的话!那么这个辐射指的就是“子弹击中目标”!核辐射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也就是“子弹对目标造成的伤害”。

关于核辐射会对生物体造成的的危害,我们万万不可“谈核色变”!

因为宇宙和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物质——从岩石到香蕉、甚至包括我们人体,都具有放射性,但是这种天然性放射物质对生物所产生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无害的。比如钾-40,就是一种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因为钾是我们人体所需的主要元素,所以这是我们人体所承受天然核辐射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人体中大约含有150克钾,而且这150克钾中也仅仅有大约万分之一的钾原子是不稳定的同位素钾-40,况且钾的半衰期长达13亿年,所以说,这种辐射根本不会给人体造成什么伤害。因此,要想谈核辐射的危害,首先就得谈谈半衰期!

那么到底什么是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那么什么又是衰变?

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

那什么又是核辐射呢?

核辐射指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下面我们思考一下:钾原子的半衰期长达13亿年,而我们人体所含钾大约是150克,也就是说:我们在6.5亿年之内打出了75颗子弹击向目标,是否击中?击中了哪儿?这还不确定!你想想,这能对目标造成多大伤害?

那我们平常所指的“谈核色变”到底是指什么呢?

我们平时常说的核辐射主要是指在核电站和核武器爆炸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辐射,主要就是铯-137、碘-129,铯-137有剧毒并且其半衰期为30年。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核废料中所含的碘绝对比人体中那可怜兮兮的150克钾多得多吧。而且铯是30年的半衰期,所以,如果把钾-40比做仅仅有几颗子弹的汉阳造的话,那铯-137就是远远超过无限子弹的M16突击步枪的存在,谁的伤害高不言而喻!所以说,核辐射的危害跟辐射量有很大的关系。

过量的核辐射会有哪些危害?

这些过量的高能粒子流撞击在生物体上,会损伤生物的细胞甚至导致细胞癌变或者杀死细胞!其实这也不是太坏的消息,因为医学上采用的放射疗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当然了,这么高的能量辐射除了会使生物的细胞癌变之外,还会破坏构成生物遗传信息非常重要的分子——DNA的化学键,引起DNA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防止核辐射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怎样做才能避免造成伤害?

简单来说,就是屏蔽和距离。辐射本身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比较短的距离,所以只要我们远离辐射源或者用密度较大的物质(如:一米厚的混凝土、20厘米厚的铅板)屏蔽辐射源就可以减弱核辐射所带来的伤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